


中文学校存短板,为在线教育提供空间
德勤中国的《新政重塑教育格局——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1》显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海外中文学习者的两种主要学习途径。
当地的中文学校却无法有效满足华裔孩子学习中文的需求。据王玮观察,出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海外华裔的地方就有中文学校。而中文学校生源的流失率却居高不下。
“我在奥克兰当地和很多中文学校的老师、校长沟通时都会发现一个现象,一年级的入学率很高,通常一个班可以有五六十个学生,但辍学率同样也很高,到了二、三年级,一个班最后可能只剩下四五个人了。”
中文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是导致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
据王玮观察,部分中文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并不适配海外华裔孩子;再者,身处海外且了解华裔孩子学情的优质中文教师数量较少,在师资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对中文教师的资质要求通常也不高。
“中文学校聘请中文教师并不容易。海外一些中文学校,聘请的中文老师很多是马来西亚裔的。” 王玮告诉界面教育,在国外任职中文教师,要求中文和英文都要好,同时需要有海外教师资格证。但考取资格证书并不容易,以澳洲和新西兰为例,其对雅思能力有较高要求。
缺乏优质师资导致专业教研能力缺位,此外,资金不足也使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激励机制。
海外中文学校的多重困境为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了市场。
在王玮看来,在线教育克服了传统中文学校暂时无法逾越的“鸿沟”。“互联网这根网线将优质的老师送到千千万万分散在海外各国的学生家中,跨越了中文学校怎么也越不过去的这些坎。”
而新冠疫情也加速了教育行业的线上化转型,逐渐带动在线教育被用户广泛接受。王玮回忆,此前,因课程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悟空中文时常受到家长质疑,曾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去传递在线教育所具备的优势。
“出海”是一个漫长过程
在线教育的普及也为国内教培机构转型出海教中文提供了基础。但要成功出圈,照搬国内大语文课程并非一条捷径。
王玮表示,海外中文教育业务中,教研很重要。由于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有较大差异,海外华裔缺乏中文语言环境,因此,海外中文教育的定位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在教研和课程设置上与国内K12阶段的大语文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以悟空中文为例,教研团队中有一部分教师人在海外,对海外教育理念和学情了解相对深入,针对目标用户中文基础水平分别开设启蒙中文,国际中文、进阶中文和基础汉语四套课程。
国内在线教育机构出海教中文是一个需要时间打磨的过程。王玮告诉界面教育,摆在这些公司眼前最难的是真正去了解用户的学情,不断根据学情研制出切合用户需求的优质教育产品。
这仍是一片蓝海。
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已有75个国家将中文列入国民教育体系,180多个国家开展了中文教育项目,4000多所大学设立了中文院系、专业、课程,7.5万多所主流中小学校、华文学校、培训机构开设中文课程。
此外,在线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发布的《2020年语言趋势学习报告》显示,自2017年上线有关课程后,汉语成为该平台中全球用户总量增长最快的语言之一。2019-2020年实现29%的增长。
就对象和学习动机而言,汉语学习者群体既包括海外华人华侨,也包括各国主流社会出于工作、留学等目的而学习汉语的人群,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目标人群定位在5-18岁人群。
王玮也观察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与海外教育界人士交流中,他们透露出对中文的看好,认为中文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国家层面,在国际上推广中文又有进一步动作。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应对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提案》中指出,鼓励国内职业教育机构、中资企业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同时,不断优化孔子学院布局和结构,继续办好孔子学院。
这是否会加剧海外中文教育的竞争?
王玮对此并不认同。
由国家汉办开设的孔子学院主要面向成人阶段的学习者,而青少年和低龄阶段的学习则主要靠各类中文学校、校外中文培训机构和家教提供。
“孔院的老师出国后一般是去往当地的公立中小学进行公益项目式教学,为期较短,常在1-2年之间。”王玮向界面教育表示,“孔院更多的是民间文化交流项目,和商业导向的海外中文教育公司不同。”
德勤中国发布的《新政重塑教育格局——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1》报告认为,随着“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CEP协定、中非经贸合作等战略的推进,全球7亿东南亚人士、13亿非洲籍人士将成为教育出海最大的目标市场,国内教育企业可借此走向海外,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中文学习服务。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这条赛道也不乏已抢占行业头部的先入局者。国内机构出海后如何应对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王玮认为,教研团队的打磨和过硬的产品能力必不可少,除了资金,更需要时间。
再者,需要适应海外市场的营销。“既然这是一个推向海外市场的产品,要非常了解你的用户。这也是要经过摸索的,不是现成方案就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王玮告诉界面教育。